原标题:二百六十岁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将启动修缮方案征集江南韵乡土情一样不少 书隐楼静待“修旧如故”
(资料图片)
门头上题有“古训是式”匾额。 本报记者 王宛艺 摄
门头上题有“古训是式”匾额。 本报记者 王宛艺 摄
天灯弄77号,260岁的书隐楼,将启动修缮方案征集。
书隐楼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老城厢中保留下来的唯一较完整且具规模的苏式宅园,成为研究苏式建筑和上海老城厢历史文化的重要实证。2020年底,在黄浦区乔家路旧改动迁中,上海创新机制,厘清复杂产权关系,通过房屋征收、土地出让,由国有企业取得产权以便后续保护修缮。
记者昨天实地探访获悉,自2021年11月完成抢险维护后,书隐楼经历了数次极端天气等考验,眼下处于日常看管维护阶段。不久后,相关部门将进行后续的“修旧如故”,释放老城厢的乡愁记忆和独特韵味。
走进老宅,世界静谧了下来:古树参天,爬墙虎攀了半面墙,墙角新长出来的点点绿意透露着生机。
书隐楼,70余间房,占地面积2000余平方米。高大的封火墙围合形成了相对闭合的空间。封火墙内是两进围合的两层走马楼,前进三合院、后进四合院,形成一个横向的“开”字。
即便脚下门槛高低不平、头顶脚手架又多,现场看管负责人王小涛走得稳而快。这样一圈,两年多来他走过无数遍,心里门儿清。
经过书隐楼前的仪门头,他介绍,这儿有“周文王访贤”长卷砖,门头上题有“古训是式”匾额,匾额两旁“兜肚”刻有相关神话故事的砖雕,形象逼真。“匾额向老宅内侧题字,是典型低调的江南风格。”王小涛介绍,这里的砖雕艺术尤为珍贵。
在这里,所有的守护都“细之又细、慎之又慎”。此前抢险维护中,施工团队坚持不改变文物原状、最小干预、安全性与可逆性等原则。比如为存在隐患部位新增临时木支撑,与原有木桩间脱开一定距离;为老房子“搭雨棚”避雨,会在地面底部垫置槽钢,保护地坪;即便是加装监控探头,也固定在新增木支撑上,不破坏原有建筑本体。每当大风雨过境,团队会将后楼屋顶的350多片瓦片卸下,整齐码好。
王小涛说,老宅已完成抢险加固,但仍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需要时时留心——在书隐楼,每隔两小时就会有人巡逻;一日两回打扫落叶灰尘;近70个监控,24小时连接到值班室……
搬进浦东新家的郭誉文,听到即将启动方案征集的消息后很欣慰。这座“明清江南藏书楼”在纳入旧改征收前,她曾是该楼唯一的居住者和看护人,其父郭俊纶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系结构专业。在她记忆中,父亲一直为保护书隐楼奔走呼吁、付出巨大心血,并积累了很多零件,但高昂的维修经费一度是“拦路虎”。
如今,老宅修缮是关键任务。目前,相关部门对保护建筑作了全面深入研究,包括其现存的原始图纸、文档、资料照片等,且对老楼内的一些残件作了细致分类和收纳。
在书隐楼现场可以看到,大木作构件,细分到牌科、梁枋、搁栅、椽子等;砖石构件,细到砖雕、石雕、砌块砖等;就连瓦构件中的屋面铺瓦,都有老瓦、新瓦、滴水等细致分类。每个物件上都有一小张贴纸,登记着编号标识。同时,构件表面也因为有定期浮灰清理、防虫防腐防火措施,保存得当,为后续“修旧如故”奠定了基础。(王宛艺)
Copyright 2015-2022 热讯质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5723号-6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